0898-08980898
个/性/化/教/育/行/业/领/跑/者
当前位置: 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APP > 课程设置
2024/10/01
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和焦点。创业教育课程作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对于人才培养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通过聚焦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在对中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百森商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①六所创业教育特色较为突出的高校,对其创业学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国内的创业教育课程,提升高校创业教育质量提供了借鉴。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兴起于20世纪末。1988年,教育部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首次明确提出要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并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九所试点高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标志着我国创业教育进入了探索时期。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10年至今,得益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内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进入了新时期。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育基本形成了三大类课程体系:一是通识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指导”等课程,这些课程在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求职技能以及引领学生创业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经过教育部的指导,全国近千名高校教师参加了创业教育的专题培训,开发了“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导学”等基础课程,并且编写了一批优秀的配套教材。三是相关创业教育的网络课程。一些高校开发了一批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纳入学分管理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了“创业管理”等一批创业教育的公开课和共享课。从目前的情况看,上述这三类课程基本构建起了我国创业教育课程的基本体系框架。[1]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创业学学科建设,国内不少学者围绕高校创业教育情况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目前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若干不足。李家华、卢旭东(2010年)认为,由于我国目前创业学学科建设不够健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呈随意性,缺乏系统性。[2]张小刚、潘敏仪(2015年)认为,我国的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健全、与通识教育相脱离、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特色等不足。[3]马永斌、柏喆(2015年)通过对国内十所大学的调研,发现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存在分布零散、数量有限以及不同学科创业课程缺乏联系、基础与实践分离的不足。[4]廖琪丽、孟秀霞(2017年)认为,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还存在开发主体单一,缺乏外部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深入等问题。[5]
美国是创业教育的发源地,其创业教育发展最快、影响最广 。根据调查:在美国2,662所非营利高校中,至少有2,136所高校提供一门创业课程,其中有300多所设置了创业学学士学位课程,并建立了347个创业学MBA项目、30余个创业学博士方向,成立了18个创业学系。[6]在本研究中,笔者以美国六所在创业教育方面具有特色的高校,根据其网站上公开的课程介绍页面资料,对其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梳理和分析。
长期以来,斯坦福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贯彻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完善课程设置、构建科研平台以及引进社会资源等多维度同时发力,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目前,斯坦福大学的创业课程主要由工学院科技创业计划(Stanford Technology Venture Program)的创业教育中心和商学院下的创业研究中心(Center for Entrepreneurial Studies)两个部门负责,共同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等各层次的学生提供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指导。其创业教育课程可分为三类:一是理论学习类课程,包括“构建商业模式”“培育创业思维”等课程,这些课程以传授创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要内容,多数为必修课程。二是与专业深度融合的创业课程,包括“技术创业”“环境创业”等课程,由各个院系负责,密切结合专业知识,多以选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三是创业实践课程,采用创业工作坊、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累实际的创业经验。
哈佛大学的创业学课程重点面向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学生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站在决策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帮助学生识别风险和机会、整合资源,成为能够改变世界的企业家型人才。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学年来划分。第一学年,所有商科学生都要学习涵盖基础学科的专业必修课。其中,创业学相关课程有“创业经理人”“创业财务”“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等。第二学年,该学院提供了一系列的创业学选修课程以供学生选择,可以分为创业启蒙教育、创业系统知识和创业能力培养三大模块,包括了“创办科技公司”“探寻市场机遇”等内容。此外,哈佛大学规定学生在第二学年要进行相关实习,主要有两种形式:学生自己联系企业,或者自愿组成实习小组,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中。[7]
麻省理工学院创业教育的特点在于构建了一个有特色的“MIT创业生态系统”,通过马丁信托创业中心(The Martin Trust Center for MIT Entrepreneurship)和德什潘德技术创新中心(The Deshpande Center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等独立的项目和平台对创业教育与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并在课程设置方面跨越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鸿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课程大致可分为创业技巧、公司内部行为学习、产业聚焦、基础知识四大板块。以2019年春季学期的课程为例,有介绍创业基础知识的 “工程师的创业之路”“前沿市场中的有效商业模式”等课程;有针对公司创业或社会创业过程各个环节来设计的“产品设计与开发”等传授创业技巧的课程;也有面向专门行业或学科的“生物工程系列研讨”“生命科学的战略决策”等产业聚焦类课程。
百森商学院作为世界上第一所面向本科生开设创业学课程的高校,着重培养学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以培养对世界经济、社会具有重要价值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的特色在于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进行课程安排,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发现阶段,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创业过程导论”等课程。二是探索阶段,包括“创业机会”“新技术企业”等课程爱游戏官方,多数面向大学二年级以上学生。三是专攻阶段,包括“家族企业成长”“未来趋势与创业”等课程,主要面向有创业学先导课基础的高年级大学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由创业与科技中心(SECT)负责,特点在于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因材施教”:面向本科生提供启发性课程,激发学生产生创业想法和兴趣,而研究生课程更加专业化。例如:2018年秋季学期的创业课程包括:启发类课程;技能类课程;创新类课程;实习类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定位类课程等。
奥斯汀是全美最具创业氛围的城市之一,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拥有专门的创业教育部门—赫伯?凯莱赫创业、成长与振兴中心(Herb Kelleher 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 Growth, and Renewal)为其提供专业化的创业教育,该中心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性思考、学会提问,培养学生解决企业问题、开发新产品以及创办新企业的能力,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赫伯?凯莱赫中心为学生提供的创新创业课程多达数十种,涵盖艺术、管理、科技等各个领域。其自然科学学科创业课程与自然科学、特别是前沿技术联系密切,它的创业实践类课程既关注社会发展趋势,也强调创业实践参与。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如下特点:一是课程设置根据层次、年级、专业进行区分。针对不同学习群体、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了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课程,较好地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二是强调专业与创业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美国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强调与其他学科专业的融合与交叉。一方面,创业教育走出商学院的大门,走进了其他文科或理工科专业的课堂,实现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拓宽了学生创业知识的宽度与广度。另一方面,美国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坚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并重,保证了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上有效衔接。美国的这六所高校都把实践课程作为创业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对待,不仅纳入了学分管理体系,而且还有严格的评价制度。三是以开放性的课程内容设置构建起“创业课程生态圈”。美国的创业教育不仅开发了丰富的课程体系,同时借助社会资源开发了多样的校内外实践项目。
基于美国高校的做法和经验,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一是以创业学专业建设推动课程体系的科学化设置。一方面,要加强创业学学科建设,构建涵盖创业意识、学科理论与技能、产业前沿等各个部分的完整知识模块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哈佛大学等高校的做法,针对不同层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难易适度、针对性强的创业课程。二是推动创业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高校要切实把创业教育当作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开展实施,从而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充足人才保障。在打通专业壁垒方面,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创业”的方式,在突出专业学科特色的基础上课程设置,结合专业人才的具体培养计划,将创业意识培养、知识获得、实践执行纳入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教学计划,将创业课程融入到其他专业的教学过程;[8]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发展各个领域或学科的创业学分支,总结该领域创业者的经验,丰富创业学的理论体系,拓宽应用范围。三是结合学校特色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生态圈。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阶段,要根据高校学科特点“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学校的社会资源,通过邀请校友传授经验、与学校附近的社区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等,将创业教育的课堂延伸到社会环境中去,既要让学生将创业精神和意识内化于心,还要让创业技能和活动外化于形,更要让学生的创业未来在深厚的人文、社科和技术等课程的保驾护航下,走得更远、行得更稳。(作者:祝军 朱昱治,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
[1]曾骊,张中秋,刘燕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双创”战略需要协同发展[J].教育研究,2017,38(1):70-76,105.
[2]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3][8]张小刚,潘敏仪.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析—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的启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5):56-58.
[4]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99-103.
[5]廖琪丽,孟秀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4):74-75,93.
[6]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2-15.
[7]包水梅,杨冬.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以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百森商学院为例[J].高教探索,2016(11):62-70.爱游戏app下载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