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98-08980898
个/性/化/教/育/行/业/领/跑/者
当前位置: 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APP > 课程设置 > 会计电算化
2024/10/27
在数字创新和智能化变革的冲击下,智能财务人才培养已成为一个高热话题。创新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明确服务的对象、界定社会活动的性质、发展逻辑及未来需求。智能财务的产生与发展,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的智能化变革在财会工作场景的重要体现。对智能化变革技术基础及其智能应用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准确研判财务智能化实践发展的性质和演进逻辑。科学的财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创新,需要在科学认识财会工作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入洞察智能财务的内涵并构建新时代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
基于上述认识,浙江大学财会学科在校、院两级的支持及其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了智能财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探索,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发展了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原则,为我国高校创新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经验。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力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快速、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管理相关领域。新技术与社会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活动方式,促进消费升级、催生新兴产业、推动管理转型,数字经济呈现出高频创新的发展态势。
数字经济的本质是智能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实质是智能化转型。我国从2015年提出“互联网+”过渡到2019年“智能+”,仅仅用了5年的时间,“智能+”已成为激发传统产业革新发展的重要力量、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推动管理创新跃迁的重要工具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催化剂”。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教授指出,智能化技术及其应用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和消费模式的巨大变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加速新一轮产业的智能化变革。
从智能化变革的技术基础看, 算力、数据和算法构成了人工智能发展及其技术应用的关键三要素,具体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算力是新基建时代最具创新性的核心生产力,芯片技术、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智能化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算力保障。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突破,人们能够从场景中获得更广泛和更高质量的数据,促进了算法、模型的不断迭代和优化,进而为最佳决策提供更强大的支持。智能化变革将更好地促进业务发展并持续反哺数据获取环节, 最终形成有效的正向反馈循环,如图2所示。当前,在算力、数据和算法三大关键技术支撑的智能化变革浪潮下,商业活动正在形成“一切业务数字化, 一切数字业务化”的发展态势。
对上述智能化变革的深入理解,构成了准确研判财务智能化实践发展及演进逻辑的技术基础。财务智能化的出现及其发展并非自然沿袭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尽管它在时间和系统层面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但在技术基础和演进逻辑上是崭新的。财务智能化依赖算力、数据和算法的技术进步和正向反馈循环,是智能化变革在管理应用上的集中体现,更具有创新跃迁的特征。
财会工作通常包括微观组织,特别是与企事业单位财会审税活动规范、组织、管理和决策相关的所有方面。因此,财务智能化在实践层面的应用相当广泛,既涵盖了在组织管理和实施层面如何利用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更高效地完成财会审税工作,也涵盖了在职能作用和目标层面如何利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技术发展机遇更好地发挥和拓展财会审税的职能作用,以科学地帮助组织进行价值管理, 进而更精准、高效地实现其价值创造的目标。
当前,财会行业内对智能化变革的观点存在分歧,需要我们持续从多层面加以认识和辨析。财会审税等广义财会工作的核心是会计系统,本质是如何准确地反映人的价值创造活动并清晰界定归属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权益。在人类所有的社会活动中,经济活动是其最主要的方面。会计活动伴随着经济活动出现并使之得以有序进行,反映了特定经济财产制度下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创造过程,以及利益相关者的经济权益归属。
因此,在经济层面,会计首先是一个价值反馈系统,通过分析和记录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影响,来洞察商业行为背后的利益关系实质。会计的管理和决策职能只是该价值反馈系统功用的自然延伸。在制度层面,会计制度是人类经济制度至关重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同经济财产制度下,规则制定者通过会计系统建构价值确认、计量和分配的基本规则,指导并规范经济活动的秩序进而建立起经济信任机制。本文认为,不管智能化变革如何进行,只要人类的经济活动和利益诉求持续存在,并在可预见之未来沿着更大规模、更加复杂、更为广泛的趋势发展,会计作为价值反馈系统和经济制度的重要性将依然如杨纪琬先生所言,“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
从技术基础来看,智能化变革对财会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系统工具、组织管理和职能作用等实践层面,在此基础上,财会工作的模式可能会发生巨变, 向着管理智能化、深度融入业务和助力价值实现的方向进化。简单举例来说, 电子发票虽然越来越普遍,但本质上只是一种经过交易验证数字的可视化形式。因此,凭证和账簿等传统的会计流程工具在未来都有可能消失。
回顾财会工作的历史演进历程,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规律性洞见。技术进步和工具应用都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每一次都极大地提升了会计对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价值,可谓“技术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根据技术进步的影响力会计电算化,可将财会工作的演进脉络大致划分为手工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财务共享与自动化以及智能财务等五个大的阶段。
手工会计的历史非常悠久,2000多年前我国算盘刚一发明出来就被迅速应用到财政商业领域作为计算工具,极大地提高了财会工作效率,被视为传统会计的象征。500多年前的欧洲,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在其著作《数学大全》中介绍了复式记账法,记账技术的进步同样成了近代会计发展的关键动力。电子计算机在1946年问世,很快被应用于工资计算等财会工作中,从此手工会计被带入会计电算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信息系统和网络等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MRPⅡ和ERP的出现,极大地促使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集团公司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大型企业财务共享的发展。财务集中模式下,高频、同质业务的处理和流程标准化进一步使得流程自动化(RPA)应用于财会工作成为可能。财务自动化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财会向着工程化的方向发展,为财会工作流程实现敏捷高效、互联互通,进而步入数字化和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2010年以来,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与日俱增,对提升管理精细度和降低不确定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商业和管理领域迅速得到应用,商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加速跃升极大地推动了财务智能化发展。2016年,德勤和Kira Systems联手宣布将人工智能引入财会审税等工作中。我国的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厂商也相继推出了智能财务相关产品。2017年,德勤推出第一款通用财务机器人,随后以“四大”为代表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财务软件厂商均提出了财务机器人方案。在将智能财务产品不断投入应用的同时,我国众多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积极探索智能财务体系建设路径, 以华为、联通、平安、海尔等为代表的企业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及发展需求, 已初步建立起智能化财务体系。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财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有益探索, 数字化服务平台和智能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得以发展, 进一步提升了财会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极大地拓展了财会的职能和战略价值。
财务智能化的发展是经济发展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管理应用相结合的自然产物,对专业和技术能力兼备的复合型财会人才的需求很大且相当急迫。尽管当前财务智能化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实践的迅猛发展和智能化变革的演进逻辑表明,财会行业的未来发展将在专业引领和业务需求的指引下,由场景、数据和技术驱动,重视“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创新”,因而迫切需要兼具扎实财会专业能力和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认知、应用能力,并能够在面对技术驱动的数字经济发展和愈加不确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时,利用智能技术工具和新一代智能财务系统进行高效商业分析并支持决策的跨界复合型人才。
然而,综观当前国内外高校财会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仍多以培养“专业型”会计人才为主,对现代技术、工具和业务、流程的要求偏低,对现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不够。目前,国内外教育界对智能财务人才的培养尚处于摸索阶段,迫切需要加快对财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等的系统改革和创新。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财会教育界和实务界在理论与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为新中国的财经人才培养、经济腾飞、社会进步和国家治理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智能化变革在财会领域应用呈高频创新态势,对传统人才培养既构成挑战亦带来重大发展机遇,财会相关专业求变创新正受到学界业界的高度关注。从境外高校来看,商科相关专业愈加重视商业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2016年麻省理工学院(MIT)开设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项目,由MIT Sloan商学院和MIT Operations Research Center(ORC)合办,主要培养学生运用和管理数据、科学解决商业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
除MIT外,目前美国还有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芝加哥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在内的数十所学校开设了商业分析相关专业, 并相继在原会计专业中增加了相当多的商业数据分析课程。新加坡管理大学会计学院(SMU SOA)于2018年推出了亚洲首个财务大数据分析硕士(MSA with Data and Analytics)项目,致力于培养既懂财务又懂数据科技的复合创新型人才。该项目旨在让学生掌握最流行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包括数据管理语言SQL、数据抓取工具Python、数据分析语言R等),并将数据科技和财务知识结合起来应用于实务场景中,如财务预测、管理会计决策、税务会计、价值投资和金融工具分析等。此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也都开设了商业数据分析相关专业和课程。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赋能相关专业的创新和人才培养。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要“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重点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经济、社会、管理、标准、法律等的横向复合型人才”。2018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要求建设“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2021年财政部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要求“切实加快会计审计数字化转型步伐,为会计事业发展提供新引擎、构筑新优势”。在国家政策及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境内高校陆续开始了智能财会本科教育改革探索。例如,浙江大学创设了会计学竺可桢智能财务班,中国人民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开设了智能会计方向,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了大数据会计方向,西南财经大学开设了会计学大数据实验班等。这些学校创设的智能财会专业方向虽在称谓上存在差异,但改革方向大体一致,均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分析工具及其在财会领域的应用。
2020年1月6日,为积极回应当前智能化和新商科实践的快速发展,共同研讨智能化趋势对财会学科未来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大影响,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中国会计、财务、投资智能化暨智能财务专业创新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是我国首度召开的探讨如何融人工智能于会计、审计、财务和投资等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国性研讨会。浙江大学副校长周天华在开幕式上指出,为顺应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专业和教育模式,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已是大势所趋,本次大会的召开对促进新商科建设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来自全国200多所高校财会学科的300多名专家学者、学科负责人、教师代表以及业界专家参会,在充分研讨、集体商议的基础上, 共同发布了《重视AI技术发展 共商共创专业未来》倡议书,提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调整、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材与案例编写、产学研合作等六大倡议,呼吁全国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面对AI技术发展的挑战,积极探索促改革、主动创新谋发展。
智能财会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需首先明确两个问题:一是智能财务的内涵是什么?二是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前者是明确专业方向的内容和边界, 后者是明确人才培养的能力框架以指引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
依据智能化变革及其应用的演进逻辑 结合当前财务智能化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智能财务是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核心的信息科技和数字资源与会计、财务管理等融合,通过构建或利用数字化服务平台和智能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提升会计、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和拓展财会职能及其战略价值。
首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财会领域的应用是智能财务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且这些技术必须与海量、多构型的数字资源相结合。也即,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财务智能化离不开企业数字化乃至数字经济的发展。其次,技术和数据必须与财会审税活动的组织、管控和决策场景相融合,否则技术和数据的爱游戏手机版应用将失去应用目标和服务对象,不能为我所用。再次,财务智能化的实现途径和载体由数字化服务平台和智能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数字化服务平台是企业数字化和财务数字化的关键, 智能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依托数字化服务平台,为财会审税的组织、管控和业务决策提供工具和系统支撑。根据成本效率原则,上述两大部分既可以自行构建, 也可以利用第三方服务。最后,智能财务的发展由专业引领并提出需求, 通过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赋能财会专业工作,目的在于更好地发挥和拓展财会的管理作用和决策价值, 进而促进信息反映、监督控制、决策支持和价值实现。
根据上述内涵,新时代的智能财务人才同样将被赋予有别于传统会计的新定义。传统财务部门的金字塔式人员结构正经历着重大变革,基础会计核算将逐步被财务机器人替代,决策支持与业务财务将在企业战略与决策制定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
如图3所示,当前以交易处理和核算为主体的财会人员结构将会转变为以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为主体的人员结构。能适应未来数字商业社会的财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财会审税专业基础,同时也急需兼备技术创新和数据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能够利用智能化技术和系统敏捷、高效、精准地服务于专业需求、业务需要和战略决策。智能财务工具和系统的大范围应用将使得数据的收集、信息的加工和传输以及决策支持能力变得更强、更有效率,“用数据来管理、用数据来决策、用数据来创新”,将会使智能财务中心成为财务、技术、业务的跨界沟通者,企业及利益相关者的信息和价值中枢,以及组织管控和决策的数字神经网络。
在智能化变革背景下,财务智能化的发展对财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迭代能力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将成为复合能力框架的核心,也将持续驱动智能财会人才在复杂环境和多元需求下,提供更高效的财经专业服务、更强大的战略洞察支持、更精准的数据分析利用、更敏捷的业务协同支撑和更友好的沟通协作配合。
基于上述判断,本文构建了包括六大能力的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要求, 如图4所示。
该能力是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中的最关键内核。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明确,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智能财务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中,持续的创新迭代无疑扮演着最核心的“发动机”角色。财务智能化发展中的创新包括批判性思维、跨界思维和场景化思维。新型财会人才需要持续学习并运用批判性思维在传统、常规性的业务中发现问题、痛点与机遇,运用跨界思维融合新的技术工具与方法,运用场景化思维将新技术、新方法在这些痛点场景中进行创新性应用或优化,即“新方法—新思维—新理论—新场景—新应用”,通过反馈信息不断审视和迭代优化应用, 最终实现正向反馈循环。
该能力是指提供财经专业服务、洞察商业实质进而运用财会专业知识解析并重构规则的能力,是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中的专业基础。而财务智能化的发展对财会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大量会计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基础核算领域,非常缺乏专家型的财会人才,难以适应当前财务智能化的发展要求。技术的应用需要专家识别需求、解析场景并指引相关平台和系统的发展。同样,智能财务体系需要专家对会计规范、法律规范、会计政策以及企业专门知识和流程等进行研究,建构或重构规则,充分挖掘该系统的专业潜能并最大化其价值。
该能力是指具备较高的数字、信息技术素养及对智能化工具和系统的深入认知,以解决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中对智能化变革的认识和新工具方法的应用问题。无论是较为复杂的决策支持、管理控制工作还是最基础的交易处理工作,都离不开对数智化技术的了解和认识。
数智技术能力包括数据的采集、管理和挖掘,流程的标准化及其自动化实现,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智能化场景挖掘,智能化体系建构等维度,不同职能对各个维度的数智技术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财会人员需结合岗位和工作要求提升相应维度的能力,运用数智技术赋能管控、分析和指导相应的专业需求。
该能力是指对业务性质流程的深入理解,以及与业务人员协同配合进而支撑业务达成业绩目标的能力,是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中业务财务合作的基础。与传统模式中业务与财务相割裂不同,智能财务体系下业务与财务必须进行深度合作与交流,以直接支撑企业业务发展和业绩目标的达成,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财务智能化职能拓展的必然结果。
在智能财务逐步向中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中,财务人员不仅可以支持和指导业务活动,还可以成为业务方案的设计者以及经营全过程的管控者,真正完成从事后反映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角色转变。
该能力是指对企业战略、商业模式与战略一致性、行业风险和市场机遇等的评估和洞察能力,是战略财务人员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商业技能。
长期爱游戏手机版以来,财会活动因其紧扣业绩目标并面向价值活动的全过程,因而与生俱来具有战略价值。财务智能化的发展在数据层面进一步打通了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的联系,在智能技术层面进一步深入管控和决策的各个领域,将有助于更有效地提升财务人员的战略洞察能力和战略反馈价值。
该能力是指和企业其他部门人员以及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良性协作的能力决定了智能财务人才的工作方式。财务智能化的发展依托企业数字化建设,同时在实践层面将天然成为企业数字化的核心。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将有力推动业财一体化、服务共享化,在提升财务人员沟通协作能力的同时,也对其沟通协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智能财务体系下,敏捷高效的沟通协作将大幅提升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是智能财务体系的“润滑剂”和“加速器”,能够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综上所述,“一大核心能力+五大基础能力”共同构成了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核心能力持续驱动五大基础能力成长,六大能力彼此联系、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需要强调的是,该能力框架只是对智能财务人才能力维度的提炼,并非要求培养全能力均衡齐备型人才。实际上,针对不同职业发展和职能定位,考虑智能财务的发展阶段和社会需要,智能财务人员的能力培养应当有所侧重,体现差异化需求和特色。
譬如:对于决策支持型的战略财务人才,应具备出色的战略洞察能力和数智技术能力;对于管理控制型的业务财务人才,应更加着重发展业务协同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对于交易处理型的共享财务人才,应更加注重财经专业能力和数智技术能力。但新时代的智能财务人才都必须具备核心的创新迭代能力,通过学习和创新持续保持战略应变能力,以适应技术进步快速推进的商业变革和更加不确定的内外部环境变化。
因此,建议各高校在设计智能财会相关专业培养体系时,依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首先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精准定位,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不同的培养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体系设计,以培养多层次的智能财务人才。
浙江大学的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由浙大管理学院发起,以2019年5月竺可桢荣誉学院智能财务本科班(会计学)(简称“智能财务专业”)的设立为标志爱游戏手机版。至今已完成两届招生,共计招收本科生近40人,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两年位居浙江大学各专业榜首。
浙江大学智能财务专业的创设与校、院两级的专业创新发展思路和政策鼓励有紧密联系。在学校层面,智能财务专业建设积极响应浙江大学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文科建设发展战略;在学院层面,智能财务专业创新是管理学院着力建设的“商学+”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和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体现。
长期以来,浙江大学始终将学科建设规划与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作为一所全国领先的综合类高校,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专业技术优势突出,是国内最早研究人工智能并具有显著学科优势的高校之一。顺应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2018年,浙江大学发布首个“创新2030”专项计划——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会聚研究计划,积极推进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文科建设。在国家政策号召和学校战略布局的推动下,管理学院在原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基础上,于2018年底开始着手筹划“人工智能+财会”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在跨学科融合理念和新商科创新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推进“商学+”人才培养生态系统的教学改革实践,突破学科人才培养边界,凸出“强基础、宽口径”内核,倡导“商学+人文+科技”的跨界融合。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领先一级学科融合发展,是管理学院的显著特色和优势。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因袭了上述融合发展优势,特色建设经验丰富,是管理学院最受欢迎的本科专业。
上述种种,使得财会学科创新发展和智能财务专业建设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在此基础上,管理学院先行先试并积极支持财会学科开展专业创新探索。遵循“商学+”发展理念,紧扣科技引领的商业进步和财务智能化发展趋势,围绕“会计财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坚持专业引领、基础宽厚、跨界复合的建设思路,学院和学科通过横向构建跨域协同创新的知识体系,确立了学科交叉、智能领创的专业创新方向和鲜明特色,积极创建智能财务专业并于2019年开始招生。
加入了智能财务创新特色的新会计学专业,也因其传统与时代兼备、专业与特色并举,从浙江大学校内专业选拔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秉承浙江大学及其管理学院人才培养理念,依据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浙江大学智能财务专业初步确立了基础宽厚、跨界复合、特色鲜明、引领未来的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代的智能财务人才应做到在通晓财会专业知识和经济管理规律的同时,通过厚实基础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兼备技术创新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在面对技术驱动的商业变革和高度不确定性商业环境时,保持从容的专业、技术应变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成为财务、技术、业务之间的跨界沟通者和价值中枢;具备数字创新时代价值再造和流程重构的敏锐洞察力;胜任智能财务系统的开发、管控和决策;成为行业未来发展和变革创新的引领者和领导者。
第一,遵循“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并重的KAQ 2.0全人教育模式,构建通识教育、国际教育、专业教育和交叉培养并举的专业育人综合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首先是育人,特别是本科教育。21世纪以来,浙江大学在三次教育教学大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全人教育共识,强调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的有机结合。新时代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以创新迭代能力为核心,与KAQ 2.0的育人理念高度吻合,更加重视宽厚知识学习基础上的爱游戏手机版能力习得、素质提升和人格健全。
此外,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更加强调“专业应超越专业,财务应超越财务”,将专业育人置于智能化变革、数字创新、商业进化和全球变局的大背景下,很多基础技术和素质课程已不可能再由一个专业、一个学院单独承担并完成,通识教育、国际教育和交叉培养由此变得份量更重,第二、三、四课堂的作用也变得更大。
第二,围绕“会计财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塑造协同创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当前,浙江大学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的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以快速迭代求先行发展,重视基础课程开设,强调知识能力优先,以厚基础迎接未来发展和变革。具体包括财会类课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基础的技术类课程,以及“会计财务+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融合类课程。如图5所示。
财会类课程仍以传统财会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干,培养学生的财经专业能力,特别强调对专业规则、流程和场景的理解与洞察。人工智能、大数据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及思维类课程,例如Python程序设计、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等系列课程。在此,并不强调编程能力,而是更注重对技术原理和工具方法的理解及应用。为了加强对专业与技术之间融合的理解,目前融合类课程包括智能财务导论、人工智能与商业分析、实践前沿与专业实训等系列课程。
本文认为,初期融合类课程的占比以较小为宜,这是考虑到该课程开发需要以客观深入的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为基础,应当经过严格的论证,是一个跨学科协同创新的过程。此外,智能财务的实践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方向具有共识,但具体过程尚难准确判断,这也要求融合类课程的开发应在反映实践和着眼未来之间进行慎重权衡。
第三,坚持“专业引领、教研并重、产教协同”,与时俱进,打造产学研贯通的财会育人新模式。
如前所述,“技术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专业的存在来自于其市场需求和社会价值,技术为专业服务并赋能拓展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浙江大学的智能财务人才培养始终坚持专业在智能化变革中的引领地位,强调技术应用、智能化变革的初衷和目的是更有力地促进财会专业发展,更好地挖掘和释放专业潜能,更大地发挥专业的社会价值。
与此同时,智能财务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传统的财会专业教育做出积极回应,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已势成必然。为此,我们积极打造产学研贯通的育人新模式,依托浙江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所(ZIFA),组织师生深入华为、阿里、物产中大、吉利、金蝶、深交所等数十家大型企事业单位调研并开展研究。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智能财务产教协同育人基地建设。
第四,通过“坚持自主培养、积极交叉引智、激励共同开发”,创新智能财务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的难点在于教材与师资,其中师资的匮乏又是最大制约因素。从长期来看,智能财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专业自主培养,这就要求现有的师资应积极深入实践,准确把握财务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学校应积极引进具有复合知识背景的青年财会教师以优化师资结构。在基础和综合能力培养上,应当坚持积极交叉引智的方式,聘任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方向师资以及实践专家兼职。
此外,在融合类课程的开发中,需要建立跨学科师资团队共同开发的激励机制。当前,依托学校和学院的综合学科优势,浙江大学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主要由财务与会计学系、数据科学与管理工程学系、计算机学院、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的师资承担。智能财务项目团队由财会类和技术类师资共同组成,通过组织内部讨论以及与一流实践专家研讨,积极推动专业与技术的跨领域交流。
“技术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产业升级和金融发展依存共生的时代背景下,技术驱动智能财务转型,正在重构财会职能并重新诠释财会的经济角色和社会价值。财会工作的历史演进规律表明,技术进步始终是推动财会活动迈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在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和智能化变革的大趋势下,财会行业只有更加积极地顺应技术进步, 顺势而为、主动创新、化危为机,才能跟上甚至引领时代步伐、焕发生机, 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既是数字化发展和智能化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造就一代新人的重中之重,更是持续推动未来行业变革和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因此,首先要准确理解智能化变革的技术基础和演进逻辑,在此基础上,通过洞察智能财务的内涵和演进趋势,面向未来构建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
浙江大学智能财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其“人工智能+X”人才培养模式赋能财会学科、着力培养面向未来人才的重要尝试,是其管理学院“商学+”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教学改革实践的生动展现,是财会学科敏锐洞察新时代数字商业变革、积极探索新时代智能人才培养的创新实例。
当前,浙江大学智能财务专业已完成两届招生,得到了来自财会教育界、实务界乃至其他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初步展现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广阔可期的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我们在2020年启动了会计专硕(MPAcc)的智能财务方向建设,初步确立了基于“智能管控+战略整合+价值发现”的应用型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21年初完成了首届招生。目前,我们也在尝试推进智能财务方向的博士生培养,以期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多层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体系。
然而,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还缺乏可资参考的成熟经验,需要学界和业界携手探索、共同实践。同时,智能财务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因此,对当前智能财务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而言,小步快跑、持续迭代应是可行之策。
[4]葛家澍等.会计大典(第8卷)电算化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610.
[5]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2017-07-20.
[6]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技[2018]3号,2018-04-02.
[7]魏江.“商学+”教育生态系统——商学教育“浙大方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1-161.
[8]吴飞.人工智能导论:模型与算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360.
[9]严行方.会计简史:从结绳记事到信息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1-262.
[11]中国会计、财务、投资智能化暨智能财务专业建设研讨会组委会.《重视AI技术发展,共商共创专业未来》倡议书[OR/OL].,2020-01-06.
原标题:《为何很多学霸都选智能财务专业?陈俊、董望: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与浙江大学的探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